掙扎著順服神的經驗,第一個浮現腦海的總是當時,面臨國外自由自主的生活 或 回台重新與父母的生活……
創世紀22章1-19節述說上帝要亞伯拉罕把應許之子以撒,獻上為祭的故事,其中常常引發人思想與討論的一段在3-5節:
亞伯拉罕清早起來,備上驢,帶着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,也劈好了燔祭的柴,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。
到了第三日,亞伯拉罕舉目遠遠地看見那地方。
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:「你們和驢在此等候,我與童子往那裏去拜一拜,就回到你們這裏來。」
聖經對於亞伯拉罕三天路程完全沒有任何記載:他在想什麼?心情如何?他有和以撒說話吧?他曾經想改變心意、懷疑上帝嗎?那是他一百歲才得到的孩子啊,這時的以撒至少也是個青少年了。如果上帝要他的孩子,那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給,也不用經歷生離死別的撕裂之痛!這時候,他很可能想像了晚點還得親手預備祭物的關頭!給了我,又要拿走,不如不給!……甚至到了9-10節,亞伯拉罕綑綁以撒放在祭壇上,隨時準備下手,卻依然看不到聖經有描述他一絲猶豫的文字!
或許亞伯拉罕的思緒起伏翻騰到一個地步,已經超過文字所能精準表達的程度,所以上帝給我們─從古至今的讀者們,一個開放的詮釋空間,「如果是你呢?」
他真沒有絲毫猶豫?
以很個人的眼光看來,他是有的,即便聖經沒有描述,但因為他也只是個人,是上帝創造有意志、有感情的人,是那位因著自己的妻子太美,而害怕被殺的男人……當然,最後上帝阻止他下手,也因為此時的亞伯拉罕即便內心掙扎,但因著對上帝的認識和自身經歷之下逐漸長成的信心─全心相信神可以使無變有,叫死人復活,所以獻上。
倘若獻上的同時,沒有一點揪心、不捨,甚至因不願而掙扎,那會不會比較類似給予?有一樣預備送人的禮物,偏偏自己也很喜歡,本來打算買兩份,不料只剩最後一個,而且僅此一家別無分店,這時候的選項落在「再另找禮物」和「按原定計畫送禮」之間,那,怎麽選?若對象是主呢?若祂又再清楚不過的說:我要這個!……
獻上,就失去了嗎?
停下來想一想,害怕上帝開口跟自己要什麼?金錢、成功與肯定、慣常的舒適圈、陽光般的青春活力、某人,抑或是自己?
你獻上了嗎?又失去了嗎?
神要的真是以撒?
以撒並未成為祭物,在亞伯拉罕下手的關頭,上帝出手阻止,預備了一隻不知從哪冒出的公羊作為代替!信心之父並未失去神賜下的應許之子,反倒在神的約中,今天叫你我看見他的子孫確實如天上的星、海邊的沙一樣多!
獻上,是一種全然順服與信任,再加上自由!
我不只把兒子給祢,第一個給的是我自己!即便我不明白,或許一生亦然仍信任到底。我做了一個選擇,就是相信祢!
有時,「獻上」確實走向失而不復得的結局,就像當時不捨放手的在外自在生活。不過,站在此刻的時間線回頭看那天,早晨讀著神的話知道祂要我回台,放聲大哭了一場,開始出清、打理並結束一處自以為此生最後的居住地,就像親手拿著針戳破一顆表面雖已斑駁,但仍試圖飛翔的大汽球。
獻上自以為的盤算與藍圖,選擇握住上帝伸出的手,祂邀請我一起冒險,因為回家是一場冒險。
獻上親手勾勒的藍圖,把筆給祂;雖然不少時候,祂畫的圖,我狐疑著翻三倒四研究半天,不是就這條線下去嗎?怎麼又來個大轉彎?
獻上,或許會失去,也或許不會,但祂提醒奉獻者檢視自己的心,無論獻上什麼,我們是給予,還是就算明知失去不再有的同時,仍願意獻上給祂?
Comentários